罗士信,隋唐四猛之首,是河北沧州府任丘县的人。年幼时,他便失去了双亲,由表哥王宣王君可抚养长大。王君可当时是大隋朝九省绿林道北路的领袖,而罗士信性格单纯、略显迟钝,对食物的饥饱以及昼夜的颠倒毫无概念,形容起来,他确实有些傻乎乎的。然而,正是这样一个看似平凡的人,拥有着常人难以比拟的巨大力量。罗士信特别喜爱与牛角力,常能轻松摔倒一头重达千斤的牛,仿佛它们不过是小小的老鼠。 一次,名将秦琼途经王君可的五柳庄,看到罗士信天真无邪且力大无穷,十分喜爱他。经过商议,秦琼决定将罗士信认作兄弟,并将他带回山...
罗士信,隋唐四猛之首,是河北沧州府任丘县的人。年幼时,他便失去了双亲,由表哥王宣王君可抚养长大。王君可当时是大隋朝九省绿林道北路的领袖,而罗士信性格单纯、略显迟钝,对食物的饥饱以及昼夜的颠倒毫无概念,形容起来,他确实有些傻乎乎的。然而,正是这样一个看似平凡的人,拥有着常人难以比拟的巨大力量。罗士信特别喜爱与牛角力,常能轻松摔倒一头重达千斤的牛,仿佛它们不过是小小的老鼠。
一次,名将秦琼途经王君可的五柳庄,看到罗士信天真无邪且力大无穷,十分喜爱他。经过商议,秦琼决定将罗士信认作兄弟,并将他带回山东济南府历城县。自此,罗士信便将秦琼视为亲哥哥,百般依赖。而秦琼也对这个傻乎乎的兄弟关爱有加,深感亲情。
有一次,秦琼担任济南府节度使时,遭遇监军官来护儿的欺负。罗士信得知后,愤怒不已,毫不犹豫地闯入监军府,痛揍来护儿一顿,这位铁枪大将因此羞愧万分。虽然这起冲突为后来的报复埋下了种子,但出乎意料的是,罗士信不仅没有死,反而在一次意外中将来护儿打死,并夺得了他的浑铁无缨枪。
展开剩余76%随着群雄纷纷汇聚于瓦岗山,罗士信逐渐成为瓦岗军中的核心人物。无论是艰难的硬仗,还是恶战,罗士信总能凭借过人的勇力屡屡立下赫赫战功。例如,在三次攻打瓦岗山时,银锤太保裴元庆凭借自己那副胯下马和银锤,给瓦岗军将士们带来了极大的压力。裴元庆勇猛的进攻让瓦岗将士们心生畏惧,甚至挂起了三道免战牌,然而最终,还是罗士信亲自出马,才最终镇住了裴元庆的凶猛。
在四平山大战时,西府赵王李元霸带领百万大军所向披靡,令十八路反王和数千员大将无不退避三舍,唯独罗士信敢于与李元霸一决高下,展开硬碰硬的较量,令人叹为观止。无论在瓦岗寨内外,罗士信的战力几乎无人能敌,除了李元霸,其他任何人都无法与之匹敌。
裴元庆是隋唐十三杰之一,位列第三。他是山马关总兵裴仁基的庶长子,裴仁基有三子:长子裴元龙、次子裴元虎,最小的便是裴元庆。裴元庆外貌虽然秀气,颇显文弱,但他的内心却如烈火般炙热,狂傲不羁。他常骑着一匹名为“墨角癞麒麟”的骏马,手持一对八棱梅花亮银锤,力大无穷,在战斗中表现得勇猛异常。
在三打瓦岗山的战斗中,裴元庆作为先锋官,凭借手中的银锤大破瓦岗军的阵线,连赤发灵官单雄信、大刀王宣王君可等著名将领都败下阵来。即便是瓦岗军的元帅秦琼,也未能幸免,面对裴元庆的猛攻,也最终败北。
裴元庆加入瓦岗军后,多次立下赫赫战功,尤其在四平山之战中,他勇敢地硬接李元霸的三锤,虽败犹荣,李元霸对此也大为赞赏。而裴元庆最出名的一战,则是击败了隋唐十三杰中排名第二的天宝大将宇文成都。虽然这场胜利有他人协助,但这依旧使他名声大噪。
然而,在南下攻伐五关的战斗中,裴元庆最终未能逃脱命运的捉弄,中了敌人的陷阱,在庆坠山的烈火阵中丧命。
罗成,字公然,隋唐十三杰之中名列第七。他是北平王罗艺的庶长子,家世显赫,乃是贾柳楼四十六友中的重要人物。尽管罗成的武艺无法与排名前几的猛将相比,但他俊美的外表却常常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。他有着一张如冠玉般的面容,齐眉的柳叶弯眉、白净的牙齿和红润的唇色,堪称“隋唐第一美男子”。
然而,罗成的美貌并非唯一使他出名的原因。除了英俊的外表,他的武艺同样了得。他擅长使用五钩银枪,枪法精湛,被誉为“素袍白马无敌将”,几乎无人能敌。
在正式加入瓦岗寨之前,罗成已经为瓦岗军立下赫赫战功,擒破敌军阵法,帮助瓦岗军大破一字长蛇阵和四门铜旗阵。加入瓦岗寨后,罗成的勇武更是得到彰显。在扬州城的夺魁大会上,他凭借一杆银枪连胜四十二员战将,一举夺得魁首。
瓦岗山解散后,罗成投身李唐阵营,为唐朝立下赫赫战功,最终被封为越国公。然而,尽管罗成智勇双全,却也有一大缺点,那便是心狠手辣,翻脸无情。在战斗中,他曾亲手逼死了自己的义父定彦平,并斩杀了结义兄弟单雄信。尽管作为将领,在战斗中果断是必需的,但他缺乏人情味,这也最终导致了他未能迎来一个善终的结局。
发布于:天津市